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8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8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8集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9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9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9集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6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6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6集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见性成佛道。【善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7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7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7集凡夫 小乘 大乘庄严 非庄严 是名庄严相 体 用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又是山缘起 性空 缘起随缘 不变 随缘一切 一 一切色 空 色万法 归一 万法假象 真空 妙有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离一切相 修一切善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4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4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4集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何名波罗蜜?此西国语,唐言到彼岸,】为什么要翻成〔到彼岸〕呢?有彼岸,就有此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5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5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5集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迷人口念,】迷人只是口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诵经很好,但要懂得道理。比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2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2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2集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大家来学佛就是想要学到智慧,智慧跟知识是不一样的,绝大部分的人学佛都是学到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3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3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3集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这里讲的就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8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8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8集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印宗法师问:为什么不谈这些修行的过程呢?〔禅定〕指「定」,〔解脱〕指「慧」,先谈禅定后谈解脱,先定后慧的意思,就是二法;有为法是生灭法,就是相对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1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1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1集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6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6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6集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遯。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大般涅槃经》分北本跟南本,北本四十卷,南本三十六卷。六祖大师在客店听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他并没有听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7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7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17集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无,唯论见性,】弘忍大师并没有教我怎么修行,他只直接教我怎么见性,其他都不谈。不管你学什么法门,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4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4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4集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5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5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5集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良久〕过了很久,六祖等惠明静下心来,「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之后,才为他说法。〔不思善,不思恶。〕不可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2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2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2集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3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3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3集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于能。【五祖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0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0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0集能偈曰: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云:亦未见性。众人疑息。【能偈曰:】【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1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11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11集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即问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8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8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8集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9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9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9集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房过,唱诵其偈。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言: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6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6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6集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予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7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7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7集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五祖交待完毕以后,众人散去各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4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4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4集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能严父本贯范陽,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接着讲六祖的生平及他求法的过程。六祖父亲姓卢,本来在〔范陽〕(今河北省)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5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5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5集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见性】是见什么性?这是重点。我们常
    佛经书籍
  •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集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 第2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2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每次讲经前,大众会合掌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念〈开经偈〉,为何要有如此礼节?大家要知道原因。所谓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