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4讲 炉火纯青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4讲 炉火纯青
    现在讲到药师佛的本咒。修密宗的药师法就严重了,不过现在我也不管了。我从来不传密法,因为密法到我这里也没有秘密可言,所以我素来不喜欢、也不赞成把任何法变成密法。道是天下的公道,没有什么秘密。道也不属于那一个人,只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5讲 药师佛的修法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5讲 药师佛的修法
    长寿佛法,密宗不传之秘,现在我传给你们,出去不要冒充善知识乱说,知道就好。那么,要如何修呢?密宗的药师佛修法,把佛像供在坛场中间,坛场非常讲究,每天用酥油、牛奶供养;印度中东一带以牛油(西餐所吃的奶油)点灯;中国用青油灯。几千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2讲 转生人间好果报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2讲 转生人间好果报
    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神农、黄帝、尧、舜之流的圣人是道德的感化,不是权威的控制与统治,他们或者不生为转轮圣王,而生为帝王之家,或生为英雄世家,或生为刹帝利。印度到现在,阶级制度仍然十分明显,十分不公平。刹帝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3讲 众病消除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3讲 众病消除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魇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药师琉璃光如来开出他成佛悟道的第一个志愿发心,为什么学佛?像有许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0讲 善根退失福报享尽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0讲 善根退失福报享尽
    所以说,不够资格往生他方佛国而生天,生天也很值得恭敬,这些是药师经的重点,并不是吃饱了叫一万声‘南无药师佛’,供了一个馒头、一根香蕉、一盘素菜,最后端下去自己吃,药师佛还吃不到,他就使你又消灾又生天,这个生意一本万利,谁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1讲 转轮圣王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91讲 转轮圣王
    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因过去修十善道的善行,受持八关斋戒,天人寿尽了,生到人世间,也不是普通人,而是治世的帝王,佛经称‘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不是几百年才出啊!也许好几千年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8讲 天堂在那里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8讲 天堂在那里
    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由于业力、愿力及现生行为比较差的,不能往生阿弥陀佛与药师佛的世界,但却因此而生天。‘生天’的观念要搞清楚,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生天,也不是其他宗教所说死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9讲 生天的道理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9讲 生天的道理
    所以,生天,生到那一种天?大有问题。修持到生天相当不容易,因此,我们也不要毁谤、看不起其他的宗教。任何宗教,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都是教人做好事、做好人、行善道,行善程度的深浅是生天的根本。行善道,接近于禅定。一般人以为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6讲 八关斋戒与六斋日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6讲 八关斋戒与六斋日
    这八条叫‘戒’,不是‘斋’。‘八关’是不要犯这八条戒,等于关门一样,把坏的一面关起来不要犯。持斋的时候,当然吃素最好,甚至到达不吃,光喝点清水,心中不动妄念,那才真叫持‘斋’。都懂了吗?你们当法师的将来出去要教人,不要教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7讲 如何往生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7讲 如何往生
    现在回到‘药师经’原文。刚才讲到‘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接下来是‘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你能够接受,修持此事,受持戒学,什么是学处呢?经、律、论都有其学处,经学学处、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4讲 吃的问题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4讲 吃的问题
    据佛经说,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佛、人道吃饭的时间,晚上是饿鬼吃饭的时间。据说如此,早餐与天人同食,午餐与人同食。‘金刚经’是最平实的经典,一开始就说到佛出去化缘,吃了饭,洗足已,收衣钵。佛不依靠人家,他自己把衣服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5讲 绝食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5讲 绝食
    你说不吃会饿,那是假饿。我有廿八天不吃饭的体验,告诉你们经验,饿是饿不死人的,但是要懂得气功,使胃肠内的气充满。胃肠的功用就是不停地动呀动的,把吃进去的东西摩擦消化掉。东西消化完了,胃肠内是空的,它一样要蠕动,如果气不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2讲 何谓不坐高广大床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2讲 何谓不坐高广大床
    第七条不坐高广大床 ,一般人说出了家的沙弥不坐高广大床 ,受八关斋戒的出家人、居士,不能坐大床 、大椅子。这是什么道理?一般人不懂戒,好了,为了守戒,只敢坐矮板凳。我在大陆 上看得很多,老朋友几十岁了,一大把年纪出家。出家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3讲 过午不食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3讲 过午不食
    所以讲戒,怎么讲呢?有时真想讲戒,但真不好意思。又想从出家人当中找讲戒的,但不知道有那一位真把戒律研究通的?因为我也没有出去探访,居士代为讲戒,总是不大好。如果讲菩萨戒,可以,但是我不愿意那么做,因为一般人不懂佛法。真讲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0讲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0讲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讲到这里要插一个问题,你们注意啊!与药师经的念法、修法和念佛都有关。这几天我事情特别忙,尤其外国各地的中国人、外国人来信问问题的非常多。有一位住在多明尼加的同学,来信前还打过长途电话。有一天夜里,打来电话说,他父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1讲 受持八分斋戒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1讲 受持八分斋戒
    ‘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注意啊!‘八分斋戒’,不管在家出家,这是学佛的初步。什么是八分斋戒呢?要注意,普通一般人对佛法的经、律没有研究,一提到八关斋就想到吃素,就想到过午不食,对,但不完全对。现在我们正式看看经典,一切戒律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8讲 咒起尸鬼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8讲 咒起尸鬼
    刚才讲到蛊,还有一种‘咒起尸鬼’,用咒语可以使死人的尸体起作用。在湖南的西部、广西的北部一带,就有赶尸的。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人死在外地,同伴都希望把他的尸体送回家里,这是很大的道德,但又没有钱,怎么办呢?就请赶尸的,请到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9讲 佛教的称谓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9讲 佛教的称谓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四众弟子是佛学上的专有名辞。庙子上常说四众弟子,佛的四众弟子也是佛教所称的四众弟子。所谓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出家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6讲 魇魅之学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6讲 魇魅之学
    魇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魇,也叫压,包括密宗的降伏法,但现在中国藏传的密宗,大部分把这个法门去掉了。如对某人不满意,有仇恨,硬是把他咒死,这是厌胜的作法。魅,有些符咒可以派鬼来把人迷住。修炼这些方法都很残忍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7讲 小心中了蛊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7讲 小心中了蛊
    蛊,修蛊道的在台湾看不见,到了云南、贵州,我们就害怕了。到了苗人区也不敢随便在人家里吃东西、喝茶,恐怕里面放了蛊,无色无味的毒药,吃进肚子也没有问题,如果你被苗族区里漂亮又多情的小姐看上,男法师去,照爱不误,你吃了她一餐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4讲 十恶业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4讲 十恶业
    我们晓得佛法无论大小乘,基本上都重视身、口、意的清净。身口意所造的恶业,归纳起来,就有十样,身体造的恶业是杀、盗、婬;嘴巴造的恶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念上造的业是贪、嗔、痴。像我们的身体本身也会使人乖离,拿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5讲 画符念咒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5讲 画符念咒
    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象,以恶咒术,而咒诅之。信仰宗教而有一点宗教迷信或宗教情绪的人,这些情况更多。世界上有很多人想害人家,但是力气又打不过人家,怎么办呢?就去拜山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2讲 人性坏的一面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2讲 人性坏的一面
    接着佛讲另一个心理犯罪境界的行为。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辗转常为不饶益,相互谋害。经典就是戒律,就是修行的范本。这一条,佛告诉文殊菩萨,众生具有劣根性,喜欢乖离,喜欢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3讲 好喜乖离更相斗讼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3讲 好喜乖离更相斗讼
    上次我们讲到‘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这一段。‘好喜乖离’,一切众生的劣根性,喜欢挑拨离间,喜欢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破坏别人的好事,基本上,这些都是由于人性的嫉妒心理而来。乖离的个性人人都有,不是某一个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0讲 至心皈依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0讲 至心皈依
    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佛说有些人因为过去生这种坏的心理行为比较轻,‘或得为人,生居下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