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1讲 解脱后要不要修行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1讲 解脱后要不要修行
    所以至心皈依以后众苦解脱,得了解脱以后,还起修不起修呢?解脱是解脱了三界六道一切苦难,这只是解决问题了,等于欠了债把帐还光了,但是往后还要不要钱生活呢?那只是解脱,还没有成就。解脱、般若、菩提圆满三者不可缺一。得解脱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8讲 自赞毁他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8讲 自赞毁他
    跟着悭贪嫉妒而来的,是‘自赞毁他’。在这里的同学每天诵戒,都知道菩萨戒第一条,最严重的就是‘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人家。这种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多得很,尤其这方面心理业力重的人更厉害。这几十年我看的很多,尤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9讲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果报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9讲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果报
    佛说一切众生如果往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路上走,当堕三恶趣中,下地狱,变畜牲,作饿鬼。在三恶道的众生中,尤其是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众生特别多,都是以此为根本而来。鬼道中的悭贪嫉妒更厉害,所以我们经常听到骂人的话:‘你这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6讲 悭贪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6讲 悭贪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复次,以现代白话文解释就是再说,现在再告诉你。我们看佛经,大家往往都会被它的宗教气氛、宗教形式所覆蔽,实际上它与中国文化儒家的孔孟之道,讲做人做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7讲 嫉妒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7讲 嫉妒
    嫉妒,嫉是嫉,妒是妒。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中国古人发现,嫉妒的情绪变化表现最明显的是女性,并不是说男人没有嫉妒心,男人同样嫉妒得厉害。凡是众生都有嫉妒心,不过女性表现最显着,嫉到了极点就生病;妒到了极点,人的心都死了,像块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4讲 行到有功即是德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4讲 行到有功即是德
    戒,是一切要有正见,而且最重要的是去除增上慢心,以多闻培养自己的正见,因得正见而戒行清净。不得正见,一切众生自心已经成病了,纵然闻药师如来名号,也很难相感应。由于有正见,闻到药师如来名号,即身就得感应,即身可得成就。其实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5讲 学佛注重在行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5讲 学佛注重在行
    所以一切在行,尤其目前世界各地风起云涌的崇尚谈禅,千万要注意,真正的禅宗是行到,不是嘴里讲的口头禅。光谈禅没有用,要行到,因此要特别注重达摩祖师所传的禅宗,达摩禅以二入及四行为要义。所谓二入是理入和行入,四行是报冤行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2讲 与佛作对的提婆达多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2讲 与佛作对的提婆达多
    刚才说三恶道的众生,因为过去有持戒的灵光、根器,所以能舍恶修一切善法,因此解脱跳出恶道。但是也有众生很习惯在恶道中,这是观念问题。譬如在法华经中有一个大秘密;多生多世与佛唱反调的提婆达多,是佛的兄弟,当释迦牟尼成佛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3讲 舍恶行善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3讲 舍恶行善
    但是话又说回来,有些人以恶法为乐,不肯舍,纵然度他,他也不愿意舍弃恶法,修习 善法。这些人在三恶道中,‘以彼如来本愿威力’,因药师如来愿力宏大的关系;‘今其现前,暂闻名号’,怎么讲‘令其现前’?注意哟!灵光一现,忽然莫名其妙的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0讲 邪见与正见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0讲 邪见与正见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1讲 邪见的果报与药师佛的威力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1讲 邪见的果报与药师佛的威力
    ‘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严重的下地狱,轻一点的变傍生、畜牲,有些变饿鬼道众生。因为犯了邪见,不得佛法的正见,有了增上慢,又因为自是非他,嫌谤正法,因此,轮转到下三道受果报。‘流转’就是轮回的现象,是形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8讲 增上慢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8讲 增上慢
    我们对我慢已有了了解,再看什么叫增上慢?增上慢是人本来只有慢心,因某种原因又把慢心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譬如学问好、多闻的人,最容易产生增上慢。岂止学问,一切人在任何方面有些成就,更高更上的慢心必然随之增加。像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9讲 嫌谤正法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9讲 嫌谤正法
    人都是‘自赞毁他’,我的对,错的是别人,因此不叫做修行人,因此不能成道。更加严重的是:‘嫌谤正法,为魔伴党 ’。谤是毁谤正法,注意‘正法’这两个字。什么是正法?很难说,你说佛教是正法,他说其他宗教也不是邪教,到底那个宗教才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6讲 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6讲 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
    我们曾经讲过布施和持戒,有一点大家必须留意,几乎每一本经典都会提到菩萨道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什么药师经也提到这些呢?一般人的观念总会认为药师经应该是讲如何得长寿?如何消灾免难?如何使人所求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7讲 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7讲 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
    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 。有些人学问好,尤其是学佛的人,研究过经律论,也了解佛经,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增上慢。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贪、嗔、痴、慢、疑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4讲 内布施外布施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4讲 内布施外布施
    所以讲内布施,能够放下,解脱,非常难。人生难以布施的,第一是钱财;第二是生命,这两样做到了,不成佛也是菩萨。现在讲一件事给你们听,是听来的故事,当时听了就不胜感慨,是学生告诉我的:‘印度某某人来了,想来见您。’我说:‘不认识啊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5讲 持戒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5讲 持戒
    现在继续讲持戒。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佛说:再其次,文殊菩萨啊!有些众生虽然在佛那儿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2讲 宿命通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2讲 宿命通
    有些人过去生的善业重,恶业轻,一生下来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是什么。过去我有个朋友,是位名气很大的老前辈,也学佛,那时我还不到三十岁,他已经五、六十岁了。他相貌很好,红光满面,白发苍苍,白头发白胡 子,飘飘欲仙。抗战胜利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3讲 赞叹施者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3讲 赞叹施者
    因此,由于过去多生多世修习 佛法,虽然这一生生命是从三恶道中来,但因善根发现,好行惠施,喜欢给别人恩惠,喜欢布施,甚至‘赞叹施者’,看到别人布施就赞叹。赞叹很难啊!一般人听到别人夸赞某人,心理就不是味道,总是不以为然,总想转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0讲 悭贪的果报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0讲 悭贪的果报
    现在佛继续说因为悭贪心理,来生所得的果报的情形: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1讲 以苦为师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51讲 以苦为师
    要成功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因缘具足,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要具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学佛这件大事更是如此。所以学佛的人都发愿他生来世再得生命时,不要遭遇三灾八难。三灾即世界上的劫数:刀兵劫、瘟疫劫、饥馑劫。刀兵灾难就是战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8讲 功名富贵最迷人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8讲 功名富贵最迷人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资是资产,是有形的物质:财是金钱、钞票等。积累财物,拼命赚钱,赚了又赚,多了还要多,有了更想有。我也玩过名利,也玩过权位,功名富贵,我清楚得很。我常常听同学们讲对名利一点都不想,我说放狗屁,他们被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9讲 悭贪积聚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9讲 悭贪积聚
    悭贪积聚是连着来的,悭贪后马上喜欢积聚,要了还想要,多了更想多。像我现在别的什么都可以不要,一听到香港或其他地方有本好书就贪了,只要有人打电话告诉我‘老师啊!这里发现一本好书。’‘什么书?’‘唔!好!好!快寄来!不管多少钱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6讲 钝刀割肉的布施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6讲 钝刀割肉的布施
    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这是佛经的形容,假使不得已而行布施,如化缘、募捐,和尚托钵,给一点钱,好像身上的肉被刀割一样,痛得不得了,可惜得不得了。佛经上讲这四句话形容得太文学化,我觉得四川人有句话形容得最贴切
    佛经书籍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7讲 悭贪不止累积病情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47讲 悭贪不止累积病情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佛说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无量众生,喜欢聚积财宝、物品,他自己本身都舍不得用,更何况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奴婢以及来乞讨的人。悭吝是舍不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