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宗镜录略讲:第08章 牛马道上话前因
    宗镜录略讲:第08章 牛马道上话前因
    若依此旨,信受弘持,如快舸随流,无诸阻滞;又遇便风之势,更加橹棹之功,则疾届宝城,忽登觉岸,可谓资粮易办,道果先成。“若依此旨,信受弘持”,这是最后的宗旨。成佛是大智慧的成就、大智慧的解脱,即所谓大般若成就。永明寿禅师说,《宗
    佛经书籍
  • 宗镜录略讲:第05章 万象森森一眼明
    宗镜录略讲:第05章 万象森森一眼明
    上次讲到一切众生的本心本性,悟了道的,它的体与用。其中“菩萨修之称六度行,海慧变之为水,龙女献之为珠,天女散之为无著华,善友求之为如意宝”,每一句都有一段佛经上的典故,而每一个典故都与修法、修证的工夫有关,都代表了实际
    佛经书籍
  • 宗镜录略讲:第06章 月色如水人如波
    宗镜录略讲:第06章 月色如水人如波
    [但以根羸靡鉴、学寡难周、不知性相二门,是自心之体用。]文字很明白,就是我们大家的根器太差,太弱了。“靡鉴”,看不清楚;“学寡”,学问、学识太孤陋寡闻;“难周”,不能圆满周遍;因此不能了解性宗与相宗。“性”即性宗、指本体
    佛经书籍
  • 宗镜录略讲:第03章 如幻似真情何堪
    宗镜录略讲:第03章 如幻似真情何堪
    现在讲到形而上道体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明心见性”。什么叫如来本性?--一切众生自己的本性。[若欲穷微洞本,究旨通宗,则根本性离,毕竟寂灭,绝升沉之异,无缚脱之珠。]最高的道体是什么样子?是“根本性离,毕竟寂灭”。
    佛经书籍
  • 宗镜录略讲:第04章 莫教幻识误明月
    宗镜录略讲:第04章 莫教幻识误明月
    [如不辩眼中之赤眚,但灭灯上之重光,罔穷识内之幻身,空避日中之虚影。]这段重点在告诉我们动静二相都是它变的。道体“本体”不在动相、也不在静相上面。认为静相就是道的人犯了什么大错误呢?好比眼睛有毛病,看一个灯光变成
    佛经书籍
  • 宗镜录略讲:第01章 一部伟大的哲学巨构
    宗镜录略讲:第01章 一部伟大的哲学巨构
    宋代有两部名著在文化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一部属于史学方面的,即司马光历经十九年时间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另一部为哲学的著作,即永明延寿禅师(704~775)所撰写的《宗镜录》。《资治通鉴》为大众所熟知的,《宗镜录》则不然,因
    佛经书籍
  • 宗镜录略讲:第02章 坦坦觉路作迷途
    宗镜录略讲:第02章 坦坦觉路作迷途
    一切众生、一切佛的本性,就是一切万物的本体,本来是清净、圆明的,以中国文化来讲是“本善”的。不要把它作普通善恶的善来看,它是超越此相对待的善是至善的、那为什么会动妄念?为什么会有世界?为什么会有万象差别的不同?佛法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十一)庆吊
    常礼举要:(十一)庆吊
    (十一)庆吊 一、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二、居丧不参加吉礼,只送仪物。 三、丧服不入公门,不观吉礼。 四、贺婚在众宾前,辞不谐谑。 五、临丧不笑。 六、里有殡,不巷歌。 七、饭于丧家,酒不赭颜。 八、佩会葬徽章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十二)称呼
    常礼举要:(十二)称呼
    (十二)称呼 一、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亲戚世交 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三、称人之父曰令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九)对众
    常礼举要:(九)对众
    (九)对众 一、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二、两人对谈,不向中间穿走。 三、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四、不横坐,不横腿,不扪脚。 五、不隔席谈话。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后方。 七、衣帽不加于他人之衣帽上。 八、不向人喷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十)馈赠
    常礼举要:(十)馈赠
    (十)馈赠 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 二、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 三、赠人物品,必谦必敬。 四、赠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丧庆寿例外。 五、平素赠物,座有他客,须避观听,远来及初晤,可不避。 六、受赠先略谦辞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七)会客
    常礼举要:(七)会客
    (七)会客 一、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二、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三、每门必让客先行。 四、入门必为客安座。 五、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六、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八)旅行
    常礼举要:(八)旅行
    (八)旅行 一、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二、远到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 三、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四、远行之亲友辞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 五、远方客来拜访,须往答拜,或设宴接风。 六、旅人归来拜,须诣回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五)出门
    常礼举要:(五)出门
    (五)出门 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 六、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七、车马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六)访人
    常礼举要:(六)访人
    (六)访人 一、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二、入内有他客,主人为介绍,须一一为礼,辞出时亦如之。 三、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四、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五、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六、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三)处世
    常礼举要:(三)处世
    (三)处世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交 浅不可言深,绝交 不出恶声。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四)聚餐
    常礼举要:(四)聚餐
    (四)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一)居家
    常礼举要:(一)居家
    (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
    佛经书籍
  • 常礼举要:(二)在校
    常礼举要:(二)在校
    (二)在校 一、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 二、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三、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四、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五、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 股,弯腰,翘足。 六、考试时,不交 头接耳,或左顾右
    佛经书籍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文)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文)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文)江 西有一位俞先生,名都,字良臣,多才博学书念 得很好,很有学问。年岁老大,家境也不好,靠著 教书为生,当时称为‘私塾’,当然学生也不多。在这个时候,他与同学十余人“结文昌社”。&
    佛经书籍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明嘉靖时。江 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
    佛经书籍
  • 李叔同说佛: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李叔同说佛: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己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讲李芳远记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
    佛经书籍
  • 李叔同说佛: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李叔同说佛: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庚辰地藏诞日在永春讲王梦惺记旧时王谢堂前燕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言拟偕林子坚居士等将来普济寺,请予讲经。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凉后即入城讲《金刚经》大意三日。
    佛经书籍
  • 李叔同说佛:佛法宗派大概
    李叔同说佛: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宗派大概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 ,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
    佛经书籍
  • 李叔同说佛:佛法学习初步
    李叔同说佛:佛法学习初步
    佛法学习 初步戊寅十月八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说。或谓高深教义,难解难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辈常人欲学习 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门,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无困难,速获实益耶?案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