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最新列表

  • 论语别裁:乡党第十
    论语别裁:乡党第十
    我们还有一篇没有讲的第十篇《乡党》。这一篇不补讲了。《乡党》这一篇,以现在观念来说,都是描述孔子的生活形态,以现代新闻报道的方式来看,也可以说是孔子生活的“花絮”,中间提到了孔子办外交的时候什么态度,对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先进第十一
    论语别裁:先进第十一
    半部《论语》现在我们开始讲下论。把下论讲完了再回来讲上论的第十篇,作为总结论。假使将来诸位教后一辈青年,我提供各位意见,可用两个方法,一个是先讲《乡党》,孔子生活的素描,然后再从第一篇《学而》一直讲下来。或者照我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泰伯第八
    论语别裁:泰伯第八
    薄帝王而不为《泰伯》第八这一篇,等于是第二篇《为政》的个人学问修养的引申注解。第八篇的题目《泰伯》,也就是这一篇里所记载的,孔子经常标榜的圣人——吴泰伯。泰伯是什么人呢?我们现在说中国文化,如果严格地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子罕第九
    论语别裁:子罕第九
    利害交关的生命意义第九篇《子罕》,可以说是第五篇《公冶长》、第六篇《雍也》两篇内容的引申。多半是讲孔子的思想,与学问教育的观点,以及一般历史思想观念的阐扬。第一句话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一句话,我们要特别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述而第七
    论语别裁:述而第七
    《论语·述而》第七,等于是《学而》这一篇的注解,并且连带发挥前面六篇的内涵,引申了学问之道。述,即是叙述、记述的意义。一肩挑尽古今愁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我们研究孔子思想,知道孔子自己很谦虚,他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公冶长第五
    论语别裁:公冶长第五
    以上四篇是孔门学问之道的纲要,本篇是拿事例来说明孔门的学问,对话录和讨论集的味道更浓。孔门学问之道多半是讲“用”——作人做事的应用。下面记录的都是孔子学生的故事,里面谈到孔子教育的方法,和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雍也第六
    论语别裁:雍也第六
    上一篇《公冶长》,是对前四篇整个学问系统,作一对话式讨论的前半集,本篇第六篇《雍也》是和第五篇的性质相衔接起来的,也就是讨论印证的后半集。闲置帝王才这里就讲到一个人。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八佾第三
    论语别裁:八佾第三
    礼乐衣冠首先,我们对本篇篇名作个简单的解释:八佾——“佾”与“仪”同音,如今在孔庙中拿羽毛,在祭孔典礼中所舞蹈的叫八佾之舞。用现代的名称,可说它是“文化舞”,代表古代文化的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里仁第四
    论语别裁:里仁第四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我们讲到《论语》第四篇,是最重要的一篇,这篇的问题很大。首先谈第四篇的题目《里仁》。过去对“里仁”的一般解释,里就是乡里之里,也就是住的地方;照过去的传统,一般三家村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为政第二
    论语别裁:为政第二
    孔子不谈政治第一篇《学而》是讲个人作学问的内在修养,接着下来第二篇《为政》则是讲学问的外用。不过提到为政,有一点要注意:我们常发现在一些著作中,许多人认为《为政》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或者用现代的语汇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前言
    论语别裁:前言
    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论语》讲录,翻检以前的记录,才发觉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历程中,已经讲过三四次《论语》。起初,完全是兴之所至,由于个人对
    诸子百家
  • 论语别裁:学而第一
    论语别裁:学而第一
    三言四语现在各大专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新称号——“三四教授”。假如我们看见一位不认识的教授,想知道这位老师是教什么的,往往被询问的同学会说:“哦,三四教授。”这句话含有非常轻视的意思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原文】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於朝市,不返兵而鬥.」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與同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鬥.」曰:「請問從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主人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
    【原文】公西赤問於孔子曰:「大夫以罪免卒,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則葬之以士禮,老而政仕者,死則從其列.」公儀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檀弓問子服伯子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之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正论解
    孔子家语:正论解
    【原文】孔子在齊,齊侯出田,招虞人以旌不進,公使執之對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乃舍之.」孔子聞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齊國師伐魯,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師禦之,樊遲為右,非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原文】子貢問於孔子曰:「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之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本姓解
    孔子家语:本姓解
    【原文】孔子之先,宋之後也,微子啟帝乙之元子,紂之庶兄,以圻內諸侯入為王卿士.微國名,子爵.初武王克殷,封紂之子武庚於朝歌,使奉湯祀.武王崩而與管蔡霍三叔作難,周公相成王東征之,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於殷.後作微子之命,由之與國于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终记解
    孔子家语:终记解
    【原文】孔子蚤晨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而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喆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吾將安杖;喆人其萎,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歎而言曰:「賜,汝來何遲.予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屈节解
    孔子家语:屈节解
    【原文】子路問於孔子曰:「由聞丈夫居世,富貴不能有益於物,處貧賤之地,而不能屈節以求伸,則不足以論乎人之域矣.」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原文】顏回,魯人,字子淵,年二十九而髮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日益親.」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閔損,魯人,字子騫,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孝焉.冉耕,魯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有惡疾,孔子曰:「命也夫.」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辩乐解
    孔子家语:辩乐解
    【原文】孔子學琴於師襄子.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今子於琴已習,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问玉
    孔子家语:问玉
    【原文】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何也?為玉之寡而珉多歟?」孔子曰:「非為玉之寡故貴之,珉之多故賤之.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冠颂
    孔子家语:冠颂
    【原文】邾隱公既即位,將冠,使大夫因孟懿子問禮於孔子.子曰:「其禮如世子之冠.冠於阼者,以著代也,醮於客位,加其有成,三加彌尊,導喻其志,冠而字之,敬其名也.雖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其禮無變,天下無生而貴者故也.行冠事必於祖廟,以祼享之,禮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庙制
    孔子家语:庙制
    【原文】衛將軍文子將立三軍之廟於其家,使子羔訪於孔子.子曰:「公廟設於私家,非古禮之所及,吾弗知.」子羔曰:「敢問尊卑上下立廟之制,可得而聞乎?」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國設祖宗,乃為親疏貴賤多少之數.是故天子立七廟,三昭三穆
    诸子百家
  • 孔子家语:刑政
    孔子家语:刑政
    【原文】仲弓問於孔子曰:「雍聞至刑無所用政,至政無所用刑.至刑無所用政,桀紂之世是也;至政無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聖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參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其次以政焉導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變,導
    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