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古代书籍大全

最新列表

  • 古代故事:赵襄王学驾车技巧
    古代故事:赵襄王学驾车技巧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赵襄王很不高兴,责问王子期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执法以公,居心以仁
    古代故事:执法以公,居心以仁
    孔子的弟子高柴,字季羔,也叫子羔,憨直忠厚,在春秋时期,担任卫国的刑官,为官清廉,执法公正。有一次,有一个人犯了法,季羔按刑法,下令砍掉了他的脚。不久,卫国里发生了卫灵公之子蒯聩称兵作乱之事,季羔因此逃了出来。当季羔逃到城门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上行下效
    古代故事:上行下效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孺子可教
    古代故事:孺子可教
    《史记•留侯世家》中讲了一个张良敬老的故事。张良,原姓姬,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韩国,张良因此与秦国结下深仇大恨。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遭到通缉,于是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两人一心
    古代故事:两人一心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曾参养志
    古代故事:曾参养志
    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从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称乡里。孔子将“孝道”的学问传述给他,在《孝经》当中,与曾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孝道表露开解无遗。孔子嘱托曾子一定要把孝道发扬光大,可见曾子的孝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一个半朋友
    古代故事:一个半朋友
    从前有一个广交天下豪杰的、很仗义的武夫。他临终前对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语言的技巧
    古代故事:语言的技巧
    曹操很喜欢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pī)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翊(yì)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很是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贾翊答:“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杨震四知
    古代故事:杨震四知
    东汉时,杨震在东莱(今山东龙口)做太守。有一个叫王密的人,曾经被杨震推荐做了秀才,这时候已经做到了昌邑县令。在一天夜里,王密身携十余斤黄金悄悄送给杨震。杨震很不高兴地说:“老朋友晓得你的心意,可是你却不知道老朋友的心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君子的仁爱之剑
    古代故事:君子的仁爱之剑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一枕黄粱
    古代故事:一枕黄粱
    有一个书生非常贫困,在旅店里向一个道士哭诉自己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如何如何的痛苦。道士就给他一个枕头,说:“这没什么,你先好好休息一下吧。”结果,他睡着之后梦到自己娶了妻子,生了五个孩子,进京考中进士,后来还当了宰相。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杨黼活佛
    古代故事:杨黼活佛
    明朝时有个叫杨黼(fǔ)的人,一心想要修行,要得到解脱。他辞别了母亲到四川去拜访禅宗一位很有名的祖师──无际大师。走到了半路上,杨黼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要到哪里去?杨黼说:“我要去拜访无际大师。”老和尚说:“你要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行善要及时
    古代故事:行善要及时
    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侯借三升小米。监河侯却对他说:“可以啊!不过我家现在没有很多米粮,你稍等一段时间,等我向老百姓收一点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黄金。”听了监河侯的话,庄周很感慨地打了个譬喻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古代故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孔子说:“我死以后,子夏的学问会越来越好,子贡的学问却会退步。”曾子疑惑地问:“为什么呢?”孔子道:“子夏喜欢与比他贤德的人在一起,而子贡却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不了解他的儿子,可以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许衡心主
    古代故事:许衡心主
    元朝有一个叫许衡的人。在一年盛夏,他路经河南,天气很热,口干舌燥。路旁边有一棵梨树,一些人见了就抢着去摘梨子吃,只有许衡独自一个人端正地坐着,也不看他们。有个人问他:“为什么不吃梨子来解解渴呢?”许衡说:“不是我的东西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司马光警枕励志
    古代故事: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学问家。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上善若水
    古代故事:上善若水
    孔子观赏着向东流去的水,子贡见了向夫子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孔子回答:“因为它川流不息而且周遍,使生命生生不息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性’;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屈折,姿势低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庭坚涤秽
    古代故事:庭坚涤秽
    北宋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善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自小就非常聪明,秉赋过人,而且读书速度非常快,记忆力比一般小孩都强。历史记载,他看了几遍书,就能过目称诵。他的舅舅每次到他家里,就会顺手拿起书架上的书来问庭坚。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苏武牧羊
    古代故事:苏武牧羊
    匈奴自从被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平静了好长一段时间。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泰伯采药
    古代故事:泰伯采药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生下来的时候,有一双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圣人出世的祥瑞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师道尊严
    古代故事:师道尊严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师从当时著名画家沈周学画。转眼一年过去了,他画技大长,所画的画已经显现出大家风范,在附近很有名气。唐伯虎开始有点洋洋自得,觉得比起老师的画来自己也毫不逊色,从他那里再也学不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阎立本观画
    古代故事:阎立本观画
    被人称为“丹青神化”的唐代画家阎立本。出生在雍州万年(今西安市)一个绘画艺术之家。他在父亲和哥哥的培养下,十六七岁就已落笔不俗,名噪乡里。但阎立本却总觉得自己的水平还比不上一些古代的名画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在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两个神童
    古代故事:两个神童
    北宋景德年间,两名才华超群的神童被地方官同时推荐给了朝廷。他俩一个叫晏殊,另一个叫做蔡伯俙(xī)。真宗皇帝听说国家出了这样奇异的人才,非常高兴,亲自召见神童,出题考试他俩的才学。若论才学,蔡伯俙与晏殊不相上下;若论品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救济乡里
    古代故事:救济乡里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方有一个张老员外,心存慈善,喜欢施舍。有一年,遇到荒收,米价上涨,一些狡猾奸诈的商人,看到这个情形,反而把米粮囤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老百姓们没有米吃,就起了大恐慌。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一直没有得
    启蒙教育
  • 古代故事:神来之笔
    古代故事:神来之笔
    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
    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