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四)六度 3.忍辱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四)六度 3.忍辱
    净空法师讲述第三是‘忍辱波罗蜜’。忍辱就是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当年翻经的法师,看到中国人有一种倔强的个性。在古书上常常记载著:‘士 (读书人)可杀不可辱。’谈到忍,什么都可以忍,连杀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四)六度  4.精进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四)六度 4.精进
    净空法师讲述‘精进’,精是专精,进是进步。由此可知,佛法不是保守的,更不是落伍的,佛法是天天都求进步的。如同儒家的日日新,日新又新。现在有人说:儒 家是落伍的,佛教是应该淘汰的。这是他对于佛法六度中的精进,以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四)六度 1.布施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四)六度 1.布施
    (1)财布施净空法师讲述‘布施’在整个大乘佛法里,是菩萨修行最重要的一条。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度。这六条再要归纳,就是布施一条。所以佛首先教我们修布 施波罗蜜。‘布施’,一般人很难理解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四)六度  2.持戒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四)六度 2.持戒
    净空法师讲述第二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世出世间一切事物,无论大小,都有它的法则,一定要循著法则,才能够做得圆满、快速。六度里面的持戒是要我们平 常守法,并不单指受持五戒、十戒(这是根本戒)。在家庭方面,有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二)六和敬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二)六和敬
    (二)六和敬净空法师讲述观经三福,是我们修行基础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不要说是大乘,人天善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学佛就是从这里学起。这是佛陀在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 经文,讲得特别详细,希望我们多多的去读、多多的去体会,尽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三)三学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三)三学
                (三)三学净空法师讲述下面跟诸位介绍的是佛法的课程标准。我们在本质上已经知道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其课程是非常之多,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绝对不是一所大学的课程所能含盖的。这无量无边的课程,课本 就是经书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2.二乘福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2.二乘福
    净空法师讲述三福第二是二乘福,就是小乘的佛法。我们知道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在隋唐的时候,小乘传到了中国,经典翻译得很完整(巴利文经典只比他多出五 十部),而且也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时期很短。唐朝的末期小乘就衰了。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3.大乘福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3.大乘福
    净空法师讲述再往上提升,就是大乘,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大乘福有四句,第一、‘发菩提心’。中国是大乘佛教,发菩提心时常挂在口上!都劝人发心。到底 发个什么心呢?什么叫菩提心呢?很少人能说清楚。‘三归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净空法师讲述(一)三福佛说法是非常活泼的,是因人施教没有定法的。佛的教法,无论他怎么说法,都离不开大圆满。换句话说,全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的,因此,法门是真正 的平等。就如同华严经上讲的主伴圆融——一个为主,其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1.人天福
    认识佛教: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1.人天福
    净空法师讲述净业三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 乘,劝进行者。’共十一句。我们在经中看到,佛常叫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一)大圆满
    认识佛教: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一)大圆满
    净空法师讲述(一)大圆满佛家的教学目的、方针我们知道了。再要说明的就是佛一生中所说的法。佛说什么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后来学生把它纪录下来,就是现 在的经典;经典就是佛教的教科书。大乘佛法启蒙的经典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二)乘圆满法
    认识佛教: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二)乘圆满法
    净空法师讲述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作代表: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贤菩萨’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认识佛教: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三、现代的变体佛教净空法师讲述目前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搞迷糊了。第一、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四、佛陀教育的目标(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认识佛教:四、佛陀教育的目标(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净空法师讲述四、佛陀教育的目标(一)佛教的学位制度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 标,翻成中文是‘无上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四、佛陀教育的目标(二)佛教的教学目标
    认识佛教:四、佛陀教育的目标(二)佛教的教学目标
    (二)佛教的教学目标净空法师讲述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 看错了,也想错了;看错、想错,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一、什么是佛法
    认识佛教:一、什么是佛法
    净空法师讲述前言正确的认识佛教,对于初机很重要!很多的同修对佛教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广泛的印行、流通此书,帮助初学,把佛教的正确观念树立起来。虽然言未完全尽意,但是真诚的供养、真诚的发心,希望有缘的同修,都能欢喜
    佛经书籍
  • 认识佛教:二、什么是佛教
    认识佛教:二、什么是佛教
    净空法师讲述佛教究竟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 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经书籍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七章 结归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七章 结归
    第十七章结归【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
    佛经书籍
  • 普贤行愿品:后记
    普贤行愿品:后记
    后记《学佛者信念》,终于定稿了,面对眼前的这一叠文稿,有说不尽的喜悦。此书的完成,可谓众缘和合。河北柏林禅寺净慧法师,给我提供了讲座因缘,才有七盒《普贤行愿品》的磁带流传各地;因为沈月新居士听了磁带,发心记录成文字,才
    佛经书籍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五章 广颂第八、九愿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五章 广颂第八、九愿
    第十五章广颂第八、九愿学佛是为了成佛【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 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这里有两个颂的内容。主要是对第八个愿"常随
    佛经书籍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六章 本经的殊胜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六章 本经的殊胜
    第十六章 本经的殊胜【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
    佛经书籍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三章 受持利益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三章 受持利益
    第十三章受持利益【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
    佛经书籍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四章 略说前七愿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四章 略说前七愿
    第十四章略说前七愿【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讲到这里,普贤菩萨对前面所说的内容,进一步用偈颂的方法,"重宣此义",再把前面的内容,向大家作补充说明。普贤菩萨在没有说偈前,先用法眼普遍地观察法
    佛经书籍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一章 恒顺众生愿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一章 恒顺众生愿
    第十一章恒顺众生愿【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坐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
    佛经书籍
  •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二章 普皆回向愿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二章 普皆回向愿
    第十二章普皆回向愿【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