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五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五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神通知他心念亦不可尽。何谓知心。达诸群黎过去所念当来所思现在所想。又其菩萨知心如幻。则随时宜劝诲众 生。说报应行祸福所趣。某人心和所报善德。某人行中得中间报。某人行劣得劣弱报。
    佛经书籍
  •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二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二
    阿差末菩萨谓舍利弗。发菩萨心永无穷尽。所以者何。不文饰故。亦不谀谄其心质直。故曰殊特。不为绮辞用清净故。平正无邪。其心柔软而 无粗犷。笃信真要未曾变改。所立坚强而无动转正住不摇。无能憎嫉而娆害者。以何
    佛经书籍
  •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三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三
    佛告阿差末。仁者于今为能苞[果/衣]一切众生乎。阿差末言。承佛圣旨具悉任受。阿差末菩萨适入三昧。应时一切诸有色身。供养华香缯 盖幢幡皆入脐中。其身如故不增不减。有一菩萨号曰大净。问阿差末所入三昧名曰何耶。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省庵法师四念处颂(并叙)
    欲海回狂原文:省庵法师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佛无异。今时丁末法,正念者少,顾此法门,何人修学?岂惟不思其义,抑亦未识其名,可胜叹耶!余山居无事,读《涅槃·遗教品》,因取其意,以入声律。俾歌咏者,正念增长,妄心息灭。置诸座隅,日以自警,并不
    佛经书籍
  •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一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如来所游居土。于宝严净巍巍道场。悉是正觉之所建立。大德庄严而依积累神妙行业。成佛报应诸菩萨宫。宣扬无量如来变 化。入无底慧游于殊胜。心怀悦豫。剖判普等。所修圣行。咨嗟当来。无际功勋名称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内典字义译注
    欲海回狂原文:内典字义译注
    卷一三途:即三恶道。优填王:梵语邬陀衍那,此言出爱。亦云优陀延。即优填王也。(凡言梵语者,皆天竺国之语也,劫初皆梵天遗种,故称梵。)婆罗门:此云净行,是西天四姓之一,详《长阿含四姓经》。八关斋:即八戒也。在家者皆可受,期止一日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
    欲海回狂原文: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死想: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反思量?(先作此观,为下九想张本。)胀想:记得秾华态,俄成胮胀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问:世人产育,必由陰道。菩萨入胎,必从右胁。何也?答:凡夫有欲,故由产门。菩萨无欲,故从右胁。问:三界至尊,莫如天帝。而如来降生,四王、忉利天子,皆恭敬奉承。得毋故为此言,以张大其说乎?答:经称六道,诸天亦在其中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跋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跋
    跋劝善之书,展卷而令人攒眉者,其书必不传。展卷而令人鼓掌者,其书亦必不传。何则?一失之深,一失之浅也。吾师是集,意在戒婬,而复惓惓于生死之际。疑其过深矣。然于平旦时,取生死之说自问焉,则人人不能免也。挟不能免之心,复取是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
    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问:婬既为万恶之首,则圣王治世,当有以绝之。而伏羲通媒妁,合二姓之好,何耶?答:此正所以息天下之婬也。婚礼不设,无论天下男女,必入禽兽 之为,而所生子女,亦必致弃而不育。以故开一方便之门,定为婚姻之道,使男子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问:已造婬业,欲除其罪,当于佛前忏悔乎?抑从自心忏悔乎?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前忏悔,不碍自心忏悔。自心忏悔,不碍佛前忏悔。问:今世所犯婬业,固当忏悔以消除。若过去世中所犯,涉于渺茫,何须忏悔?答:吾等旷劫以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性学阐微类(七问七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性学阐微类(七问七答)
    性学阐微类(七问七答)问:季路问生死之说,仲尼拒之。子独哓哓不已,毋乃素隐行怪耶?〖素隐行怪,指专门探求隐僻无益的知识,行为偏激怪异。〗答:“未知生,焉知死”者,乃夫子婉转启发之也,非漫然拒绝之也。孔子曰:“死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问:鸳鸯、鹑(chún)、鸽,因宿世造婬,故今世为婬鸟。而飞雁丧偶,至死不合,宿世不婬明矣,何以亦堕鸟身?答:十恶之中,婬其一耳。十恶皆可堕畜生,鸳鸯、鹑、鸽,从婬业而堕者也;孤雁之报,从他恶而堕者也。如《俱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问:福善祸婬,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答:身有败坏,性无败坏。譬如五谷,根茎虽枯,其子落地,向春复生。修福生人天,造业归恶道,亦犹是也。贾谊曰:“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
    中陰异同类(七问七答)问:经称中陰身,何谓也?答:即魂识也,如《涅槃经》说。其略云:临命终时,眷属哭泣,其人惶怖,不能自持。一生善恶,俱现目前。暖气尽后,过去五陰灭,现在中陰生。入胎之后,现在中陰灭,未来五陰生。譬如灯生暗灭,灯灭暗生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问:戒婬已属难事,而受持之法,又如是曲尽周详,得毋强人以太难乎?答: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儒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释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岂为一人设哉?问:君子不迩声色。不迩者,不过淡之之词。若比之毒蛇猛虎,不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胎娠差别类(十二问十二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胎娠差别类(十二问十二答)
    胎娠差别类(十二问十二答)问: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其动静乎?抑偶然遇之,蓦尔入胎乎?答:业报因缘,不可思议。若业缘当为其子,虽神识在千世界外,此间男女会合,彼处即见光明,一弹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问:大富贵人,往往多造婬业,何以不见有报?答:宿世善缘既熟,今世虽恶,尚当先享福报,留其苦于来生。譬如凶年之谷,得之往岁。今岁之荒,来岁受苦。善亦如是。(说本《业报差别经》)问:风流 之事,偏与功名为水火,其义何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杂问防婬类(十问十答)问:《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为其然也?答:色是迷津,佛乃觉路。觉之破迷,犹灯之破暗,此定理也。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不其然乎?问:梦中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解脱观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解脱观
    解脱观(此观成时,必然诸罪消灭,莲华化生,是为断生死流、立菩提岸方便门)修行无别法,出世为究竟。出世有多途,净土为捷径。述此观想法,言言宗大乘。托质上品莲,戒婬之事尽。戒婬之士,清晨盥漱既毕,著清净衣,焚香顶礼三宝,向西趺坐。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
    欲海回狂原文:卷三 决疑论 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
    统论婬业类(八问八答)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人类兴焉。则男女形体,实天地所生也。天地既生男女,又恶男女之事,是诚何故?答: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父母大愿也。若不待父母之 命,钻穴逾墙,则又恶之贱之。父母既尔,天地亦然。问:天地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天欲观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天欲观
    天欲观(此观成时,识得天福轻重缘由,是为因他觉悟方便门)骇矣娑婆国,无一不爱色。上自诸天仙,下至于蚤虱。凡有形识者,皆被业波汩。但其轻重间,不啻天渊隔。福重欲斯衰,孽重情偏迫。观彼聚婬犬,贪心何太赫。腥臊一牝狗,群雄爱彻骨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因缘观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因缘观
    因缘观(此观成时,洞彻三世烦恼根本,是为爱水穷源方便门)众生畏苦果,菩萨断恶因。恶因既已断,苦果自难侵。譬如猛狮子,利镞中其缨,急向发的处,四顾遍追寻。追寻啖之后,猎户尽潜形。犬若遭人击,但向棒头鸣。一智一愚蠢,不啻径与庭。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九想观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九想观
    九想观(此观成时,方悟身后无量凄惨,是为返终绝爱方便门)人想死亡日,欲火顿清凉。愚人若闻此,愁眉叹不祥。究竟百年后,同入烬毁场。菩萨九想观,苦海大津梁。新死想第一静观初死之人,正直仰卧,寒气彻骨,一无所知。当念我贪财恋色之
    佛经书籍
  •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轮回观
    欲海回狂原文:卷二 受持篇 轮回观
    轮回观(此观成时,便见六道生死形相,是为智破邪缘方便门)识离此形躯,其名曰中陰。一入胞胎后,此相忽然隐。譬之暗中灯,灯灭还晦冥。六道十七相,智者宜观省。人死生天相第一《正法念处经》云: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细软白氎,垂而欲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