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中论:中论观颠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论:中论观颠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论观颠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问曰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净不净颠倒皆从众缘生经说因净不净颠倒。忆想分别生贪恚痴。是故当知有贪恚痴。答曰若因净不净颠倒生三毒三毒即无性故烦恼无实若诸烦恼。因净不净颠倒。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论:中论观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论观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问曰。众因缘和合现有果生故。当知是果从众缘和合有。答曰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和合中已有何须和合生若谓众因缘和合有果生。是果则和合中已有。而从和合生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果若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成坏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论:中论观成坏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论观成坏品第二十一(二十偈)问曰。一切世间事现是坏败相。是故有坏。答曰离成及共成是中无有坏离坏及共坏是中亦无成若有成若无成俱无坏。若有坏若无坏俱无成。何以故若离于成者云何而有坏如离生有死是事则不然成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论:中论观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论观法品第十八(十二偈)问曰。若诸法尽毕竟空无生无灭。是名诸法实相者。云何入。答曰。灭我我所著故。得一切法空。无我慧名为入。问曰。云何知诸法无我。答曰若我是五陰我即为生灭若我异五陰则非五陰相若无有我者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时品第十九(六偈)
    中论:中论观时品第十九(六偈)
    中论观时品第十九(六偈)问曰。应有时以因待故成。因有过去时。则有未来现在时。因现在时。有过去未来时。因未来时。有过去现在时。上中下一异等法。亦相因待故有。答曰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未来及现在应在过去时若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缚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论:中论观缚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论观缚解品第十六(十偈)问曰。生死非都无根本。于中应有众生往来若诸行往来。汝以何因缘故。说众生及诸行尽空无有往来。答曰诸行往来者常不应往来无常亦不应众生亦复然诸行往来六道生死中者。为常相往来。为无常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业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论:中论观业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论观业品第十七(三十三偈)问曰。汝虽种种破诸法。而业决定有。能令一切众生受果报。如经说。一切众生皆随业而生。恶者入地狱。修福者生天。行道者得涅槃。是故一切法不应空。所谓业者人能降伏心利益于众生是名为慈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论:中论观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论观合品第十四(八偈)说曰。上破根品中。说见所见见者皆不成。此三事无异法故则无合。无合义今当说。问曰。何故眼等三事无合。答曰见可见见者是三各异方如是三法异终无有合时见是眼根。可见是色尘。见者是我。是
    佛经书籍
  • 中论:观有无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论:观有无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论卷第三观有无品第十五(十一偈)问曰。诸法各有性。以有力用故。如瓶有瓶性布有布性。是性众缘合时则出。答曰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若诸法有性。不应从众缘出。何以故。若从众缘出。即是作法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论:中论观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论观苦品第十二(十偈)有人说曰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有人言。苦恼自作。或言他作。或言亦自作亦他作。或言无因作。于果皆不然。于果皆不然者。众生以众缘致苦。厌苦欲求灭。不知苦恼实因缘有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论:中论观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论观行品第十三(九偈)问曰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佛经中说。虚诳者。即是妄取相。第一实者。所谓涅槃非妄取相。以是经说故。当知有诸行虚诳妄取相。答曰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佛说如是事欲以示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论:中论观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论观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问曰应有受受者。如燃可燃。燃是受者。可燃是受。所谓五陰。答曰。是事不然。何以故。燃可燃俱不成故。燃可燃。若以一法成。若以二法成。二俱不成。问曰。且置一异法。若言无燃可燃。今云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本际品第十一(八偈)
    中论:中论观本际品第十一(八偈)
    中论观本际品第十一(八偈)问曰。无本际经说。众生往来生死。本际不可得。是中说有众生有生死。以何因缘故而作是说。答曰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圣人有三种。一者外道五神通。二者阿罗汉辟支佛。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论:中论观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论观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问曰。现有作有作者有所用作法。三事和合故有果报。是故应有作者作业。答曰。上来品品中。破一切法皆无有余。如破三相。三相无故无有有为。有为无故无无为。有为无为无故。一切法尽无作作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论:中论观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论观本住品第九(十二偈)问曰。有人言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谁有如是事是则名本住若无有本住谁有眼等法以是故当知先已有本住眼耳鼻舌身命等诸根。名为眼耳等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思忆念等心心数法。名为苦乐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论:中论观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论观染染者品第六(十偈)问曰。经说贪欲嗔恚愚痴。是世间根本。贪欲有种种名。初名爱次名著次名染次名婬欲。次名贪欲。有如是等名字此是结使。依止众生众生名染者。贪欲名染法。有染法染者故。则有贪欲。余二亦如是
    佛经书籍
  • 中论:观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论:观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论卷第二观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问曰。经说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万物以生法生。以住法住。以灭法灭。是故有诸法。答曰不尔。何以故。三相无决定故。是三相为是有为能作有为相。为是无为能作有为相。二俱不然。何以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五阴品第四(九偈)
    中论:中论观五阴品第四(九偈)
    中论观五陰品第四(九偈)问曰。经说有五陰。是事云何。答曰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色因者。如布因缕。除缕则无布。除布则无缕。布如色缕如因。问曰若离色因有色。有何过。答曰离色因有色是色则无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六种品第五(八偈)
    中论:中论观六种品第五(八偈)
    中论观六种品第五(八偈)问曰。六种各有定相。有定相故则有六种。答曰空相未有时则无虚空法若先有虚空即为是无相若未有虚空相。先有虚空法者。虚空则无相。何以故无色处名虚空相。色是作法无常。若色未生。未生则无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去来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论:中论观去来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论观去来品第二(二十五偈)问曰。世间眼见三时有作。已去未去去时。以有作故当知有诸法。答曰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已去无有去已去故。若离去有去业。是事不然。未去亦无去。未有去法故。去时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论:中论观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论观六情品第三(八偈)问曰。经中说有六情。所谓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情此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尘此中眼为内情色为外尘。眼能见色乃至意为内情。法为外尘。意能知法。答曰无也。何以故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若不能自见云
    佛经书籍
  • 中论:释僧睿序
    中论:释僧睿序
    中论卷第一释僧睿序中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也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实非名不悟。故寄中以宣之。言非释不尽。故假论以明之。其实既宣。其言既明。于菩萨之行道场之照。朗然悬解矣。夫滞
    佛经书籍
  • 中论:中论观因缘品第一(十六偈)
    中论:中论观因缘品第一(十六偈)
    中论观因缘品第一(十六偈)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问曰。何故造此论。答曰。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
    佛经书籍
  • 西藏生死书:附录二 有关死亡的问题
    西藏生死书:附录二 有关死亡的问题
    医学技术和医药科技的进步,有助于解救无数的生命和舒缓无可言说的痛苦。不过,在这同时,它们也对临终者、临终者的家人和医生构成许多伦理道德上的两难,这些问题非常复杂,有时候又难以解决。譬如,我们应该让临终的亲友接上维
    佛经书籍
  • 西藏生死书:附录三 两个故事
    西藏生死书:附录三 两个故事
    我在西方的学生和朋友们告诉过我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关于他们认识的人在死亡时,如何受到佛法帮助的过程。让我告诉你两位学生面对死亡的故事。桃乐丝桃乐丝因癌症死于伦敦圣克里斯多福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她生前才华横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