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三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三
    1本地分——意地第二之三译文接下来论述,即前面讲述过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等五种事项,应当知道它们都由三类普遍现象统摄,指由极微聚积结合的物类统摄,由心法、心所法品类统摄,并由无为法统摄。其余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一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一
    l本地分——意地第二之一译文前面已经讲完<五识身相应地>。什么是意地呢?应当知道,意地也有五种体相,即意的自性、意的所依、意的所缘、意的助伴、意的作业。什么是意的自性呢?即心、意、识。心,即阿赖耶识,是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题解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题解
    题解《瑜伽师地论》(Yogacaryabhumi) ,一百卷,是佛典中最重要的论著之一,通说为弥勒(Maitreya)编著①。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相应、涉入,另有和合、一致、互有方便善巧之义。瑜伽师即瑜伽阿阇梨、瑜伽行者(Yogacarya)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1本地分——五识身相应地第一译文什么是瑜伽师修行的次第呢?即十七地。是哪十七地呢?嗢柁南颂说: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等三地、三摩地、非三摩四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总序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总序
    瑜伽师地论王海林 释总序自读首椤严,从此不尝人间糟糠味;认识华严经,方知已是佛法富贵人。诚然,佛教三藏十二部经有如暗夜之灯炬、苦海之宝筏,为人生带来光明与幸福,古德这首诗偈可说一语道尽行者阅藏慕道、顶戴感恩的心情!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编序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编序
    编序敲门处处有人应《中国佛教经典宝藏》是佛光山继《佛光大藏经》之后,推展人间佛教的百册丛书,以将传统《大藏经》青华化、白话化、现代化为宗旨,力求佛经宝藏再现今世,以通俗亲切的面貌,温 渥现代人的心灵。佛光山开山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培育佛教新血
    华严经浅释:培育佛教新血
    培育佛教新血各位大德、善知识,各位护法、居士:在没讲经以前,我要向各位说,我讲经的方法和其他人有多少不同。有什么不同?其他的法师讲经是一人讲经,众人听经;我讲经,带著两个帮忙的,在讲经前后替我讲一讲,他们先讲英文,然后自己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心灯永明
    华严经浅释:心灯永明
    心灯永明师父道座:此次炎武在台北皈依,仰仗师父示不可思议之法力,即座顿悟‘心灯永明’之义,又皈依后,心中悲念无端而生,一周之内不能忘怀,因有此念在心,其他欲念俱去。由此复悟悲能悯人,亦能制欲。更悟一般称观世音菩萨,均加上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总结
    华严经浅释:总结
    D3、总结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文殊菩萨又称了一声智首菩萨,佛子:你们各位佛的弟子。其实这个佛子就包括当时所有的菩萨。所以他就说若诸菩萨:假设你们各位有智慧的菩萨。如是用心:像前边所发的愿、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圆满菩提心
    华严经浅释:圆满菩提心
    圆满菩提心恒具:当我三步一拜快完,尚有十英哩时,我和恒由都很高兴,但是我们还有一点问题。那时,拜的那条路有很多车,天气也很热,所以我很容易对恒由发一点脾气,彼此都不太舒服。到了一个小镇,天很热,我们就停下来喝一点水,这时有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十愿明习诵旋礼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十愿明习诵旋礼时愿
    E9、有十愿明习 诵旋礼时愿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讽诵经时:就是我们人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对著本子,这叫读;背著,不用本子,这叫诵。我们读诵经典的时候,也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三愿明寤寐安息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三愿明寤寐安息时愿
    E10、有三愿明寤寐安息时愿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若洗足时:出家人、比丘常常洗足,为什么要洗足?因为在印度,或者在中国的南方,天气热,佛是赤足的,那时一切比丘也就不穿鞋、不穿袜子。因为不穿鞋、不穿袜子,脚上就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
    E7、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若见城郭:古来的城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一个里边的城,有外边的城叫郭。那么见到城郭的时候,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得到坚固身,好像城那么坚固。心无所屈:心里常常是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五愿明还归洗浴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五愿明还归洗浴时愿
    E8、有五愿明还归洗浴时愿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从舍出时:出家人有时从所住的宅舍出去,这时也不能东张西望,或者拿一副望远镜看看跑马的,或者看看跑狗的,或者到野外山上,各处去东张西望,不能这样。那么要怎么样?要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
    E5、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在以前,无论是印度的、中国的出家人,都有嚼杨枝。手执杨枝:嚼杨枝,手一拿起杨枝,就发这个愿,说当愿众生,皆得妙法:都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法。究竟清净:将来得到清净了。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五十五愿乞食行道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五十五愿乞食行道时愿
    E6、有五十五愿乞食行道时愿分三F1、有十二愿游涉道路F2、有十九愿所睹事境F3、有二十四愿所遇人物今F1、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手执锡杖:手拿著锡杖的时候,这也要发愿。人人都知道摩诃目犍连尊者拿锡杖,是开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七愿就坐禅观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七愿就坐禅观时愿
    >E3、有七愿就坐禅观时愿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若入堂宇:你若到一个什么讲堂里头,或者是屋宇里边,这时也应该观心发愿,不应该打妄想,这个都是对治人一般的妄想,这发愿就是对治众生的妄想。你若能发愿,就没有旁的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六愿将行披挂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六愿将行披挂时愿
    E4、有六愿将行披挂时愿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下足住时:下足,就是不坐禅了,把双跏趺坐解开,就要下地走动时。这时又要发一种愿,所以说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心得到解脱,无所著住。解脱,就是你一切无著,自然就解脱了,不要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
    D2、别开义类分十E1、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E2、有十五愿明出家戒时愿E3、有七愿就坐禅观时愿E4、有六愿将行披挂时愿E5、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E6、有五十五愿乞食行道时愿E7、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E8、有五愿明还归洗浴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有十五愿明出家戒时愿
    华严经浅释:有十五愿明出家戒时愿
    E2、有十五愿明出家戒时愿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舍居家时:就是出家了。人出家要真正地修行,不要犯戒,不要破戒,不要做破戒的比丘,要做一个清净持戒的比丘。所以舍居家时,就是要出家,想要剃发染衣,出家做佛的弟子时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智首问举德征因
    华严经浅释:智首问举德征因
    贰、释文A1、智首问举德征因A2、文殊答标德显因A1分二B1、标问答之人B2、陈所疑之问今B1、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这一段文就是解释正文了,昨天晚间已经说过在解释正文里边,有二十个云何,这就是问,问种什么因能结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文殊答标德显因
    华严经浅释:文殊答标德显因
    A2、文殊答标德显因分二B1、叹问成益B2、正酬其问今B1、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在这个时候,文
    佛经书籍
  • 华严经浅释:前言
    华严经浅释:前言
    壹、前言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净行品〉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一品,若要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经名,那要很长的时间,现在因为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九
    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九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九摄事分中调伏事总择摄第五之一如是已说素怛缆事摩怛理迦。云何名为毗柰耶事摩怛理迦。谓即从此四种经外别解脱经所有广说摩怛理迦。展转传来如来所说。如来所显。如来所赞。名毗柰耶摩怛理迦。此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
    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摄事分中调伏事择摄第五之二复次依毗柰耶勤学苾刍。于其五处应正遍知。云何为五。一事遍知。二罪遍知。三补特伽罗遍知。四引摄义利遍知。五损恼遍知。云何事遍知。谓蕴等五事如声闻地已说。云何罪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