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2 瑜伽师地论叙·绪言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2 瑜伽师地论叙·绪言
    2瑜伽师地论叙·绪言永明寿师作《宗镜录》,叙次法相,虽无树义,犹能诠释,古典具在,依据不诬。元末籍亡,斯学沈响,明人壁造,劳而唐功,遂使数百余年治此宗者,舍相宗八要、唯识心要以外无别精研。支离破碎之谈,户牖一孔之见,有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3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后记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3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后记
    3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后记《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为本会前学长韩清净居士最后宏着。此论性相该摄,义解精详,万象包罗,为大乘佛法敦理渊海。公元七世纪间,玄奘三藏即为求取此论而西行游学,归国后便宣译此论与十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4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缀言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4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缀言
    4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缀言本书为韩清净老居士之遗作。韩老后半生中,朝斯夕斯,凡数十寒暑,始告完成 。记中将《瑜论》奥义,以独具之灼见,阐发无遗。尤为难得者,论中前后相关之处二指出,使读者瞻此顾彼,披寻有方。范古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解说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解说
    解说本论由五大部分构成:第一、(本地分)前五十卷:第二、(摄决择分),五十卷王八十卷:第三、(摄释分),八十一卷至八十二卷;第四、(摄异门分),八十三卷至八十四卷;第五、(摄事分),後十六卷。全部共计百卷。(本地分)是本论的基干,分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1 瑜伽师地论新译序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1 瑜伽师地论新译序
    1 瑜伽师地论新译序有玄奘法师者……访道周游十有七载,经途所亘百有余国……以贞观十九年,持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佛像七躯、三藏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二月六日还至长安,奉勑于弘福寺安置,令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摄决择分 五识身相应地意地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摄决择分 五识身相应地意地
    摄决择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译文如此已经说完关於三乘修行人凭依、修行境界的基本义理部分。其次,说对诸修行境界决断选择的善巧方法,以此抉择善巧方法作为依托,就能对一切境界的疑问正确回答。现当先说对五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源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源流
    源流《瑜伽师地论》的流传弘扬备极艰辛,多有曲折。本论有过最为隆盛的时期,在印度至戒贤,本论弘扬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峯,成为那烂陀寺最盛时期的主唱:玄奘大师取回本论译出後,遂创立了以二本《瑜伽师地论》十支(《百法论》、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摄事分 本母事序辩摄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摄事分 本母事序辩摄
    摄事分——本母事序辩摄译文概略说应当知晓通由二种相状建立对法相分析辩别的论事:第一、先概述元义,第二、就循依如此概述的元义然後必逐一详辩。什么称名为先概述元义?指概述流转的间杂污染法类的事项及涅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译文什么是真实义?概略说有二种:第一、依理体真实所存在的本质性,一切事物现象的真实本质性;第二、依一切事物现象所存在的现象性,一切事物现象各自的品类范畴性。这一切事物现象的真实本质性、各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摄事分 契经事行择摄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摄事分 契经事行择摄
    摄事分——契经事行择摄译文什么是修行中必须把握的事义范畴?指应通过三处得知修行中必须把握的事义范畴:第一、经事,第二、戒事,第三、论事。什么是经事?指由二十四处概括一切经:第一、戒律的经,第二、记载佛教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
    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译文如此已经说完趣入地。什么是出离地?略语说:假若从世间道离欲,从出世间道离欲,以及从二种道离欲所具有的资粮,这就称为出世离欲境地。说的是从世间善道的境地趋入离欲,从出世间圣道境地趋入离欲,从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持瑜伽处种性品第一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持瑜伽处种性品第一
    初持瑜伽处种性品第一译文如此已经说完独觉地。什么是菩萨地呢?略语说:初持、次相、分、增上意乐、住、生、摄受、地、行、建立最为後。有十种法可以全部统摄大乘菩萨道和果。是哪十法?第一是任持,第二是相状,第三是分类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
    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译文如此已经说完修所成地。什么是声闻地?一切声闻地如何呢?嗢柁南略语说:假若简略来说这声闻地,即种性等数取趣,如理所应地那样安立世间和出世间。这声闻地简略来说有三种含义,即种性、趣入和出离想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瑜伽处趣入地品第二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初瑜伽处趣入地品第二
    初瑜伽处趣入地品第二译文如此已经说完种性地。什么是趣人地?略语说:假若简略来说一切趣入地,应当知道,就是自性、安立、诸相和数取趣。讲的是趋入涅槃的本性、趋入涅槃的概念建立、趋人涅槃的人的所有各种相状、趋入涅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有余依地第十六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有余依地第十六
    l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译文如此已经说完菩萨地。什么是有余依地呢?应当知晓此境界有三种相状:第一、修行境界方面的确立安置,第二、寂静方面的确立安置,第三、人身所依方面的确立安置。什么是修行境界方面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无余依地第十七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无余依地第十七
    l本地分——无余依地第十七译文如此已经说完有余依地。什么是无余依地?应当知晓此境界也有三种相状:一是修行境界方面的确立安置,二是寂灭方面的确立安置,三是寂灭别门名称的确立安置。什么是修行境界方面的确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修所成地第十二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修所成地第十二
    1本地分——修所成地第十二译文已经说完思所成地。什么是修所成地?就是概略说由四个方面的修习 普徧地统摄思惟抉择成就的境界应当知晓。哪四个方面?第一、修习 获得圣贤的环境,第二、修习 获得圆满解脱的因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独觉地第十四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独觉地第十四
    1本地分——独觉地第十四译文如此已经说完声闻地。什么是独觉地呢?应当知晓此地有五种相状:第一、种性(根器)第二、觉悟道途,第三、修习 ,第四、居住及精神状态,第五、行为。什么是自己觉悟的种性?指应当正确知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闻所成地第十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译文已经说完有心地、无心地。什么是闻所成地?概略地说指对表述五明内容名身、句身、文身的无量差别,在具有能理解宣述的理义的智慧前提下,耳听闻心领会,读解诵习 明记不忘;又对依寓在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思所成地第十一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思所成地第十一
    1本地分——思所成地第十一译文已经说完闻所成地。什么是思所成地?应当知晓概略说由三种相状确立:第一、由於心性本来清净,第二、由於思惟抉择观想事理,第三、由於思惟抉择佛教箴言、偈颂中表述的种种义法。什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l本地分——非三摩呬多地第七译文已说完三摩呬多地。什么是非三摩呬多地呢?应当知晓此境界相状概略分有十二种:有的由于本身不具有定的性质,称作非入定境界,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体。有的由于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
    l本地分——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译文已经说完非三摩呬多地。什么是有心地?什么是无心地?指此二境界应当知晓都是通由五个方面明确它们的相状:第一、从众境界心想有无方面加以确立,第二、从心想颠倒混乱与否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有寻有伺等三地第三—五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有寻有伺等三地第三—五
    1本地分——有寻有伺等三地第三—五译文已说完意境界。什么是有寻有伺地呢?什么是无寻唯伺地呢?什么是无寻无伺地呢?总地用略语界、相、如理、不如理、杂染等的生起,放在最后强调。如此三地可概略地从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三摩呬多地第六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三摩呬多地第六
    1本地分——三摩呬多地第六译文已说完有寻有伺等三种境界。什么是三摩呬多境界呢?略语说:总标和安立、作意、相差别,含摄各经要旨,最后强调的是与此相关的各种名义。如概略说三摩呬多境界,应当知晓要通由基本范
    佛经书籍
  •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二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二
    1本地分——意地第二之二译文接下来论述这阿赖耶识中的一切种子,如果是修习 涅槃解脱法的人,有漏无漏的种子就具备了所有,其阿赖耶识中,如果是没有修学湼盘解脱法的人,其阿赖耶识中就缺少声闻道、独觉道、大乘道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