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易经书籍

易经书籍

易经书籍大全 古代易经相关的书籍

最新列表

  •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明夷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明夷
    明夷:利艰贞。《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1),用晦而明(2)。【注释】(1)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故以蒙养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家人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家人
    家人:利女贞(1)。【注释】(1)家人之义,各自修一家之道,不能知家外他人之事也。统而论之,非元亨利君子之贞,故“利女贞”。其正在家内而已。《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1),男正位乎外(2),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大壮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大壮
    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1)。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2)。【注释】(1)大者谓陽爻,小道将灭,大者获正,故“利贞”也。(2)天地之情,正大而已矣。弘正极大,则天地之情可见矣。《象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晋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1)。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2)。【注释】(1)凡言“上行”者,所以在贵也。(2)康,美之名也。顺以著明,臣之道也。“柔进而上行”,物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恒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恒
    恒:亨,无咎,利贞(1)。利有攸往(2)。【注释】(1)恒而亨,以济三事也。恒之为道,亨乃“无咎”也。恒通无咎,乃利正也。(2)各得所恒,修其常道,终则有始,往而无违,故“利有攸往”也。《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1),雷风相与(2),巽而动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遯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遯
    遯:亨,小利贞。《彖》曰:“遯亨”,遯而亨也(1)。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2)。“小利贞”,浸而长也(3)。遯之时义大矣哉!【注释】(1)遯之为义,遯乃通也。(2)谓五也。“刚当位而应”,非否亢也。遯不否亢,能“与时行也”。(3)陰道欲浸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离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离
    离:利贞,亨(1)。畜牝牛,吉(2)。【注释】(1)离之为卦,以柔为正,故必贞而后乃亨,故曰“利贞亨”也。(2)柔处于内而履正中,牝之善也。外强而内顺,牛之善也。离之为体,以柔顺为主者也。故不可以畜刚猛之物,而“吉”於“畜牝牛”也。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咸
    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咸
    咸:亨,利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1)。止而说(2),男下女(3),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4),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5)。【注释】(1)是以亨也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大过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大过
    大过(1):栋挠,利有攸往,亨。【注释】(1)音相过之过。《彖》曰:大过,大者过也(1)。“栋挠”,本末弱也(2)。刚过而中(3),巽而说行(4),“利有攸往”,乃亨(5)。大过之时大矣哉(6)!【注释】(1)大者乃能过也。 (2)初为本,而上为末也。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坎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坎
    习坎(1):有孚,维心亨(2),行有尚(3)。【注释】(1)“坎”,险陷之名也。“习”谓便习之。(2)刚正在内,“有孚”者也。陽不外发而在乎内,“心亨”者也。(3)内亨外暗,内刚外顺,以此行险,“行有尚”也。《彖》曰:“习坎”,重险也(1)。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大畜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大畜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1)。刚上而尚贤(2),能止健,大正也(3)。“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4)。【注释】(1)凡牧既厌而退者,弱也;既荣而陨者,薄也。夫能“辉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颐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颐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太矣哉!《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1)。【注释】(1)言语、饮食犹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复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复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1),“朋来无咎”(2),“反复其道,七日来复”(3),天行也(4)。“利有攸往”,刚长也(5)。复,其见天地之心乎(6)?【注释】(1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无妄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无妄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1)。动而健(2),刚中而应(3),大亨以正,天之命也(4)。“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5)!【注释】(1)谓震也。(2)震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贲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贲
    贲: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1)。天文也(2)。文明以止,人文也(3)。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4)。【注释】(1)刚柔不分,文何由生?故坤之上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剥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剥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1)。【注释】(1)“坤”顺而“艮”止也。所以“顺而止之”,不敢以刚止者,以观其形象也。强亢激拂,触忤以陨身,身既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观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观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1)。【注释】(1)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於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观盥而不观荐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尽夫观盛,则“下观而化”矣。故观至盥则“有孚颙若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噬嗑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噬嗑
    噬嗑:亨。利用狱(1)。【注释】(1)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间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刑克以通,狱之利也。《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1)。噬嗑而亨(2)。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3)。柔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蛊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蛊
    p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曰:蛊,刚上而柔下(1),巽而止,蛊(2)。蛊,元亨而天下治也(3)。“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4)。【注释】(1)上刚可以断制,下柔可以施令。(2)既巽又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临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临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1)。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2)。【注释】(1)陽转进长,陰道日消,君子日长,小人日忧,“大亨以正”之义。(2)八月陽衰而陰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豫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豫
    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随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随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1)!【注释】(1)震刚而兑柔也,以刚下柔动而之说,乃得随也。为随而不大通,逆於时也。相随而不为利,正灾之道也。故大通利贞,乃得无咎也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大有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大有
    大有:元亨(1)。【注释】(1)不大通,何由得“大有”乎?“大有”则必元亨矣。《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1)。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2)。【注释】(1)处尊以柔,居中以大,体无二陰以分其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谦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谦
    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1)。【注释】(
    易经书籍
  •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否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陰而外陽,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
    易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