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排名 古代兵法百科大全

最新列表

  • 势胜学:卷三
    势胜学:卷三
    【原文】缺者,人难改也。智者,人难弃也。命者,人难背也。【译文】天生的缺陷,依靠自身的努力难以改变;后天的智慧,任何人都难以抛弃;尊长的命令,一般人难以违背。【原文】借于强,谀不可厌。借于弱,予不可吝。人足自足焉。【译文
    古代兵书
  • 势胜学:卷四
    势胜学:卷四
    【原文】不执一端,堪避其险也。不计仇怨,堪谋其事也。【译文】不固守一种看法,才可以规避风险;不计较个人仇怨,才可以谋划大事。【原文】势者,利也。人者,俗也。【译文】权势,能给人带来利益;世人,多是普通平凡的。所以,趋炎附势
    古代兵书
  • 势胜学:卷一
    势胜学:卷一
    【原文】不知势,无以为人也。【译文】一个人,如果不明白事物发展趋势,就没有了做人处世的根基。【原文】势易而未觉,必败焉。【译文】形势有变而不能及时察觉应对,一定会失败。【原文】察其智,莫如观其势。信其言,莫如审其心
    古代兵书
  • 势胜学:卷二
    势胜学:卷二
    【原文】奉上不以势。驱众莫以慈。正心勿以恕。【译文】侍奉上司,不要显示自己的威势,否则必定遭忌身危;驱使众人,不可以心有不忍,否则必定软弱无力;校正世道人心,不可以己量人,否则必定失败。【原文】亲不言疏,忍焉。疏不言亲
    古代兵书
  • 守弱学:恕人篇  第八卷
    守弱学:恕人篇 第八卷
    恕人篇 第八卷天威贵德,非罚也。人望贵量,非显也。(上天的威严以仁德为贵,而不是惩罚;人的声望以器量为贵,而不是声名显赫。)恕人恕己,愈蹙(cù)愈为君子可恕,其心善焉。小人可恕,其情殆焉。(宽恕他人就是宽恕自己,形势越是
    古代兵书
  • 守弱学:弱胜篇  第九卷
    守弱学:弱胜篇 第九卷
    弱胜篇 第九卷名弱者,实大用也。致胜者,未必优也。(被人称为弱处的东西,实际上是大有用处的。能导致胜利的东西未必是人们所说的优势。)弱而人怜,怜则助。劣而人恕,恕则幸。(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强大的动力;处于劣势的人,人们
    古代兵书
  • 守弱学:示缺篇  卷六
    守弱学:示缺篇 卷六
    示缺篇 卷六天非尽善,人无尽美。不理之璞,其真乃存。求人休言吾能。(上天不是最善良的,人没有最完美的;没有加工过的玉石,它的本性才会存在。求助他人不要说自己很有才能;)悦上故彰己丑。治下不夺其功。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
    古代兵书
  • 守弱学:忍辱篇  卷七
    守弱学:忍辱篇 卷七
    忍辱篇 卷七智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谅也。(最大的耻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自我伤害;最大的忍让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谅自己。)君子不怨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罚也。(君子不怨恨小人,怨恨上天的不公;小人不害怕君子,
    古代兵书
  • 守弱学:抑尊篇  卷四
    守弱学:抑尊篇 卷四
    抑尊篇 卷四智尊者未必强,名实弗契也。霸者存其弱,胜败无常焉。弱不称尊,称必害。强勿逾礼,逾则寇。(地位高的人未必是强者,名声和实际不是相契合的。称霸的人也有他的弱点,胜败没有固定的规律。弱者不能自称尊贵,自称尊贵一
    古代兵书
  • 守弱学:守卑篇  卷五
    守弱学:守卑篇 卷五
    守卑篇 卷五智人卑莫僭,赢马勿驰。草木同衰,威存其荣。君不正臣谲,君之过也。上无私下谠,上之功也。(地位低的人不要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号行事,瘦弱的马不要拼命奔跑。草木同时衰败,它们都有茂盛的时候。君主不公正致使臣子
    古代兵书
  • 守弱学:保愚篇  卷二
    守弱学:保愚篇 卷二
    保愚篇 卷二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人们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懂得的事情多是好事,不懂也未必是什么坏事。)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智者用其智慧作为取胜之道,智计一旦失败就会事与愿违。愚人
    古代兵书
  • 守弱学:安贫篇  卷三
    守弱学:安贫篇 卷三
    安贫篇 卷三贫无所依,不争惟大,困有心贼,抑之无恙。(贫穷没有依靠,不争强好胜是最重要的。)不恶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贫,羞也。廉以不富,荣也。(困境催生邪念,遏制它才没有祸患。不憎恨窘迫之境,即是通晓自然社会了。)蹇以无货,嗟也
    古代兵书
  • 守弱学:作者杜预简介
    守弱学:作者杜预简介
    杜预,何人也?晋灭吴之大将军也,他文才武略,丰功伟业,德行高尚,又能明哲保身,处事堪称一绝,可以说千古少见之奇才。他的军事才能,在灭吴一战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文学,法律,政治上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为 《左传》所注的解,至今少有
    古代兵书
  • 守弱学:敬强篇  卷一
    守弱学:敬强篇 卷一
    敬强篇 卷一世之强弱,天之常焉。(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强者为尊,不敬则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强者为尊,不敬重他们就会遭来祸害。生存的第一准则,是要有自知之明。)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十一篇 施用刑罚
    罗织经新译:第十一篇 施用刑罚
    原文:刑罚卷第十一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人以服,非刑之无得焉。刑有术,罚尚变,无所不施,人皆授首矣。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明者识时,顽者辩理;势以待人,罚之肇也。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十二篇 瓜葛关系
    罗织经新译:第十二篇 瓜葛关系
    原文:瓜蔓卷第十二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荣以荣人者荣,祸以祸人者祸。荣非己莫恃,祸惟他勿纵。罪无实者,他罪可代;恶无彰者,人恶以附。心之患者,置敌一党;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九篇 讲求谋划
    罗织经新译:第九篇 讲求谋划
    原文:谋划卷第九上不谋臣,下或不治;下不谋上,其身难晋;臣不谋僚,敌者勿去。官无恒友,祸存斯须,势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敌以远,须谋于今;去贼以尽,其谋无忌。欺君为大,加诸罪无可免;枉法不容,纵其为祸方惩。上谋臣以势,势不济者以术。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十篇 问罪之法
    罗织经新译:第十篇 问罪之法
    原文:问罪卷第十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昭,密而举之则显。上不容罪,无谕则待,有谕则逮。人辩乃常,审之勿悯,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人无不党,罪一人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七篇 保全自身
    罗织经新译:第七篇 保全自身
    原文:保身卷第七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君子惜名,小人爱身。好名羁行,重利无亏。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陽以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陰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庶人莫与官争,贵人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八篇 察辨奸人
    罗织经新译:第八篇 察辨奸人
    原文:察奸卷第八奸不自招,忠不自辨。奸者祸国,忠者祸身。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陰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四篇 掌控权力
    罗织经新译:第四篇 掌控权力
    原文:控权卷第四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绝于天,敌之罪也。民有其愚,权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世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五篇 克敌制胜
    罗织经新译:第五篇 克敌制胜
    原文:制敌卷第五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君子敌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众之敌,未可谓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六篇 巩固地位
    罗织经新译:第六篇 巩固地位
    原文:固荣卷第六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惠嗣。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君有幸臣,无由亦须结纳。人孰无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二篇 侍候上司
    罗织经新译:第二篇 侍候上司
    原文:事上卷第二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人
    古代兵书
  • 罗织经新译:第三篇 治理下属
    罗织经新译:第三篇 治理下属
    原文:治下卷第三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上无威,下生乱。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私勿与人,谋必辟。幸非一人,专固害。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
    古代兵书